嘆?廣作家具

區(qū)氏臻品:酸枝如意腳圓臺
如果說“京作”家具宮廷味濃、豪華氣派,“蘇作”家具輕巧雅麗、文人氣息濃郁,那么“廣作”家具則以用料碩大、工藝精湛著稱。廣作家具深具嶺南文化底蘊,精細、華麗、大氣,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作為中西合璧最早且成功的詮釋,廣作紅木家具仍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創(chuàng)新。
17世紀末至18世紀,歐洲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藝術風格(風格術語,指自17世紀初直至18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中的兩種。)正如火如荼。廣州作為中國最早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窗口,最先接觸到這些風格。在繼承中國數(shù)千年家具工藝傳統(tǒng)的基礎上,廣作人將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融入家具中,開創(chuàng)了“廣作家具”。在誕生之初,廣作家具上流淌著“敢為天下先”的血液。從那以后,廣作家具就一直以“中西合璧”的特點發(fā)揚光大了幾百年。

故宮典藏:紫檀雕西洋花紋扶手椅
清代廣作家具制作在中國傳統(tǒng)家具的基礎上結合西方歐洲文藝復興以后的各種家具形式和工藝技法,創(chuàng)造了花樣多變的華麗的家具式樣,而且用料厚重,富麗堂皇,這種新穎的家具逐漸受到當時社會各階層的喜愛。
清代統(tǒng)治階級追求一種絢麗、繁縟、豪華之氣,這種思想集中反映在室內陳設上,貴胄顯要們競相斗奇夸富,“不差錢”的心理膨脹,他們調集能工巧匠大肆修建住宅、園林并配置相應的家具,彰顯其顯赫的氣勢,而廣式家具富麗堂皇的風格特點尤其受到清代宮廷、官紳、文人的追捧和提倡,最終這項由民間興起的家具藝術形式得到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推崇,并成為繼蘇作家具之后的另一種宮廷家具的主導風格。
清中期紫檀邊座點翠竹插屏,屏上裝飾鏤雕西番蓮式樣的屏帽,此屏從用材、造型、雕刻、紋飾等方面來看,都凸顯廣州硬木家具的風格和特點
史載,雍正年間就有羅元、林斌、賀五、梁義、林志通等多位廣東硬木家具名匠奉召進京供職。光緒皇帝成婚前夕,廣東名匠梁埠特地被召入宮中,為光緒定制了大婚用的龍床。一時間,廣州工匠在京城的身價和受寵程度大大蓋過了蘇州工匠。據(jù)考證,清代廣東家具的制作名工輩出,清中期每年廣東地區(qū)地方官員都要向朝廷進貢大批的廣東地區(qū)名物,其中就有做工精湛的廣作家具。清皇室每年除在廣州定做、采購大批家具外,還從廣州挑選優(yōu)秀的工匠到皇宮,為皇室制作家具。據(jù)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乾隆二十年,造辦處曾從廣州引進家具人才。

清中期紫檀嵌畫琺瑯西洋人物插屏
內務府造辦處的“廣木作”里匯集了來自廣東地方的優(yōu)秀匠師,為清代皇家打造家具器用,除了廣木作外,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的“油木作”、“琺瑯作”也承擔了清宮廣作家具的制作。清宮造辦處的“廣木作”為清代宮殿、行宮、寺廟生產了大量的家具,這些家具涵蓋面很廣,屏風、佛龕、盒座、香幾等皆有,有些家具如“紫檀木西洋四方龕”、“掐絲琺瑯玻璃油畫格子”等作品明顯受到西方風格的影響,現(xiàn)在故宮博物院內還珍藏有不少廣作風格的家具。

西番蓮紋飾
其實,廣作紅木家具不僅在歷史上最早實現(xiàn)了亦中亦洋的混搭,而且善于因地制宜、美麗與智慧并重的創(chuàng)新,例如將云南的大理石或嶺南的螺鈿鑲嵌在坐具背板上,不僅為家具添上絢麗的光彩,而且能讓南方漫長的夏天更涼快……也難怪,高深至專業(yè)學者,通俗至市井百姓,在談及廣作紅木的時候都難免提到“創(chuàng)新”二字。創(chuàng)新,不僅是數(shù)百年來廣作紅木的精髓所在,而且也是其在現(xiàn)代社會延續(xù)生命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