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家具與江南文人情懷

區(qū)氏臻品——黃花梨·透雕麒麟紋圈椅
蘇式家具亦稱“蘇作”。蘇州地區(qū)是我國明式家具的主要發(fā)源地,故蘇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蘇式家具的發(fā)展和風格的形式,與蘇州地區(qū)高度發(fā)展的文化藝術及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明清時期,蘇州地區(qū)園林密布,秀甲天下,一時文人匯集,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明清時期蘇州城鄉(xiāng)共有園辦二百多處,為全國之首。其中不少為文人所構筑,如唐寅(桃花庵)、文震亨(香草垞)、段玉裁、汪琬、袁學瀾等皆在蘇州有園。這些文人士大夫追求高逸脫俗的意境,寄情山水花草,對蘇式家具產(chǎn)生潛移目默化的影響。特別是明代文震亨的《長物志》、屠隆的《考盤余事》及清代李漁的《閑情偶寄》,這三部書對明清家具進行了品評和總結,推動了蘇式家具藝術水平的提高。蘇式家具之所以脫穎而出,流風彌漫,確實可以說是這種文化背景之下孕育的結果。現(xiàn)存姑蘇庭園中的明式家具,無不造型簡練,樸素大方,古趣淡雅,似有小橋流水,江南人家的韻味。

區(qū)氏臻品——羅鍋棖素身禪椅
作為物質產(chǎn)品所體現(xiàn)的精神文化內涵,蘇式家具首先是從物體造型中傳達出一種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思想和審美觀念。長期以來,中國古代遵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質有余者不受飾也,至質至美”的藝術傳統(tǒng),明代和清代前期的蘇式家具繼承和發(fā)揚了這一藝術傳統(tǒng),其造型的純樸清雅、氣韻生動,不重雕飾、強調天然材質的審美格調,同樣表現(xiàn)出了異曲同工的旨趣。這種旨趣或審美意韻,正是江南文人長期津津樂道的“以醇古風流”為根本目的的追求。

區(qū)氏臻品——黃花梨·霸王棖酒桌
在江南文人的眼里,生活的格調和方式,包括陳設布置、家具器物,一切皆是主人愛好、品性和審美意識的體現(xiàn)。因此,對陪伴自己日常起居生活的家具,必求簡約、古樸,表現(xiàn)出種種脫俗超然之氣,甚至一幾一榻都要盡量合乎他們生活的最高理想。尤其經(jīng)過晚明幾代文人的格外講究,蘇式家具在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中獲得了這種人格心靈的物化。從明人高濂的《遵生八箋》到文震亨的《長物志》,再有清人李漁的《閑情偶寄》、沈復的《浮生六記》,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都著意傳統(tǒng)化的江南人生觀,尋求現(xiàn)實生活物質文化的精神開拓。文氏惟恐“吳人心手日變”,“小小閑事長物,將來有濫觴而不可知者,聊以是編堤防之”,寫下了一部《長物志》,使今人也觸摸到了時人的那份真情實感,使我們了解到他們在物質生活中最刻意要求的文化情懷。

區(qū)氏臻品——黃花梨·塔剎紋南官帽椅
今天,從幾百年流傳下來的一幾一榻之中,我們看到了這種“古人制幾榻”的形制和規(guī)矩,即蘇式家具崇尚簡樸無華、言簡意賅,精雅而富有意趣的造型美和濃郁深沉的文人氣息。蘇式家具中的圈椅、文椅、玫瑰椅、書桌、畫桌、書櫥、畫柜、花幾、香幾等等,都已成了蘇式風格最具典型的造型形象,它們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